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 金融风险攻坚战将有新突破

市场向军 2023-10-30 10:38:43 来源:中房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

  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要稳妥化解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强化城投债券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他说,将根据市场形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股、债、汇市场风险传染。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受国务院委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金融工作情况。

  潘功胜表示,下一步,对房地产市场风险,要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地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力度,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

  一视同仁支持房企合理融资

  金融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力度,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问题。潘功胜说,要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做好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工作。支持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基础设施领域和住房租赁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建设,盘活存量资产。

  在报告中,潘功胜介绍了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前9个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3%,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推动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近5000万笔、22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此外,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期限至2024年末,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期限至2024年5月。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隐患方面,为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下调二套房利率政策下限,统一全国层面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配合相关部门将首套房认定标准调整为“认房不认贷”,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延长房地产“金融16条”实施期限,指导金融机构用好3500亿元专项借款、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加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力度。防范金融市场风险联动和外部冲击,防范化解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维护理财公司流动性稳定,防范信用收缩和风险溢价抬升影响企业融资。

  房地产大型企业债务风险问题,是热点话题。潘功胜表示,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对大型企业集团债务风险的监测,继续稳妥推动存量风险处置。对房地产市场风险,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地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力度,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下一步,要继续实施好存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

  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信号

  当前,正是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时间,经济和企业界非常关心会议传递的金融政策导向,上一次的全国金融会议在2017年7月召开,明确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会议之后,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行业开始推动去杠杆化、金融业进入强监管和防风险阶段。 

  自1997年至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过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为金融系统最高规格的会议,每次均对我国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调”。

  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中国人民银行自身机构进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销,改为9个大区行。

  批准设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对金融机构党的组织实行垂直领导。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定向发行特别国债,为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2700亿元。

  设立信达、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国家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经过系列改革,我国金融秩序明显好转,金融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壮大,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成功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

  2002年2月5日至7日,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同时快速推进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与海外上市项目的实施上得到了一系列关键政策支持。

  此外,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

  会议还做出了改革农信社的决定,为此后农信社改革的全面铺开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指导方针。此后我国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金融业迅速发展壮大,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2007年1月19日至20日,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国正处在经济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发展战略正从追求经济增长为主向建设和谐社会转变,金融业处在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和重要发展期。这次会议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情况,继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证券和保险市场、加强宏观调控等原有议题,同时根据新时期新特点,增加了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强调外汇储备管理、发展债券市场等新内容。

  会议研究设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承担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工作,对农行股改模式争论给出了最终答案,对国开行的改革也提出了方向性的要求,还对农村金融改革、金融中心建设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具体部署,为今后的金融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启动。

  2012年1月6日至7日,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突出了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基调,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强调了实施逆周期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提出了要规范发展债券市场、金融机构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资本管理等等,这些重要的发展思路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与前几次会议相比,这次会议所处的宏观大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宏观经济由以前的“高增长”转向了“新常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矛盾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提出了金融工作要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四项原则,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勾画了蓝图,确立了金融政策的未来取向。

  会议之后,我国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扩充和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职能,将过去地方政府的协调机构升级为实质性的监管机构,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一局+地方监管局”的新金融监管格局。及时出台“资管新规”,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惩治,不法金融集团风险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资案件得到有序处置,金融体系内部高杠杆有效下降。

  进一步放宽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削减对外资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的总资产、经营年限等数量型要求,扩大投资入股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的股东范围,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明显加速,科创板顺利设立,注册制试点成功落地,创业板、新三板等一批重大改革相继推进,直接融资呈现加快发展的积极态势。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